陽極氧化 鋁陽極氧化的實質就是水的電解
發(fā)布時間:
2021-10-09 10:06
來源:
鋁材行業(yè)發(fā)展
鋁元素是自然界中六大金屬元素之一,在我國鋁元素資源豐富,超出鐵元素含量2/3,但在資源開發(fā)利用上遠不及鐵元素資源,其主要原因是資源利用以及產品開發(fā)領域的欠缺所致;目前我國已經將鋁資源開發(fā)列為重點開發(fā)項目,其主要體現在工業(yè)制造行業(yè),近幾年我國鋁型材產品的開發(fā)應用速度加快,鋁資源開發(fā)能力以及技術不斷完善,產品品類迅速增加,鋁資源利用率不斷提升,加快了我國鋁資源開發(fā)進程。
鋁的化學性質及物理性能:
鋁的表面呈銀白色,質量較輕,但是具有較高的導電性、導熱性和延展性,相對于其他金屬來說具有很高的防腐蝕性能;純鋁是一種非常柔軟的物質,必須通過添加其他合金元素來提高自身的強度和硬度;鋁是一種非常活躍的化學元素,既能溶于酸,又可以溶于堿,是典型的雙性物質,并且長時間的裸露于表面會自然形成一層保護膜,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鋁型材產品加工流程:
鋁通過合成其他合金元素經過熔鑄得到鋁錠(鋁錠是用來熔鑄鋁棒的原材料)。
鋁錠在經過熔鑄得到鋁棒(鋁棒是用來生產擠壓工業(yè)鋁型材的原材料)。
鋁棒制作成工業(yè)鋁型材需通過以西工藝流程:
①:熔爐加熱。
②:模具設計(模具是根據產品需求而設計的產品擠壓定型器具)。
③:利用擠壓機(6063-T5系列常見型材擠壓機一般在1300-1600噸,如需要制作更高規(guī)格的型材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更高頓悟的擠壓機)擠壓,經過模具得到不同界面的工業(yè)鋁型材產品。
④:鋁型材校正。
⑤:拉直。
⑥:時效(時效是影響工業(yè)鋁型材產品強度和硬度的關鍵步驟)
⑦:氧化處理。
⑧:噴砂氧化(噴砂氧化是細化型材表面拉伸紋,而做的表面二次處理,可以細化工業(yè)鋁型材表面微孔,增強抗氧化能力)。
工業(yè)鋁型材氧化處理工藝流程:
①鋁型材表面處理:
鋁型材表面處理又稱表面預處理,是利用物理物質和化學物質對鋁型材表面的污垢進行去除,使其裸露處鋁型材本體,便于后期對鋁型材表面進行氧化處理。
②鋁型材表面脫脂工藝:
鋁型材脫脂工藝其目的是為了去除鋁型材表面的工業(yè)潤滑油和防腐油以及附著在型材表面的污垢雜質,保障鋁型材堿蝕均勻,保證堿蝕槽的清潔;提高鋁型材表面處理質量。
③鋁型材酸蝕工藝:
鋁型材表面酸蝕工藝是在鋁型材脫脂之后進行表面酸腐蝕處理,去主要目的是為了去除鋁型材表面其他金屬元素氧化之后形成的氧化物和型材自然形成的氧化膜;酸腐蝕處理之后需要馬上進行水洗,水洗溫度控制早50℃,避免型材表面產生流痕,然后再進行流動水清洗。由于鋁型材里面含有銅元素,在酸腐試過后表面發(fā)暗,需要在硝酸溶液中經過3-5分鐘的侵泡,使表面呈亮銀色。
④鋁型材堿蝕工藝:
鋁型材堿蝕工藝的主要目的于酸蝕工藝大致相同,去除鋁型材在氧化過程中機體表面的殘留物質和變質層,以及消除鋁型材在擠壓過程中表面留下的劃痕缺陷;鋁型材表面堿蝕處理對于鋁型材表面的整體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⑤鋁型材中和工藝:
鋁型材中和工藝的目的是去除鋁型材在經過酸蝕處理和堿蝕處理之后表面所殘留下來的不溶于堿性溶液的銅、錳、鐵、硅等合金元素或雜質,中和鋁型材在經過堿蝕處理之后所殘留的堿液,一般情況下采用的方法是利用30%-50%的硝酸溶液,對于高硅鋁合金,鑄造成合金,采用硝酸和氫氟1:3體積比的混合酸。硅與氫與氫氟酸作用生成氟硅酸而離開鋁表面。
⑥鋁型材陽極氧化處理:
鋁型材陽極氧化處理的方法是通過溶液作為介質,采用尖端放電從而使鋁型材表面形成一層氧化膜,使鋁型材具有超強的耐腐蝕性能,由于經過陽極氧化的鋁型材所得到的保護層具有較高的硬度和耐腐蝕性,標準厚度在10-12μ,可以更好的提高鋁型材的抗氧化性能以及提高型材的美觀度。
硫酸陽極氧化常用10-20%H2SO4為電解液,工作溫度15-20℃,電流密度為1-2.5A/dm2,電解時間視膜厚要求而定,一般在20-60min。電源以直流電最普遍,外加電壓視電解液的電導性,溫度和鋁含量而異,一般是15-20V,工藝參數對于膜的性能有明顯影響。
⑦鋁型材表面封孔處理:
鋁型材經過陽極氧化處理之后表面會形成微孔,在使用過程中容易被氧化腐蝕,要在陽極氧化處理之后進行封孔處理,鋁型材陽極氧化之后封孔處理方式一般采用冷風空工藝(冷封孔工藝源于歐洲),硫酸陽極氧化常用10-20%H2SO4為電解液,工作溫度15-20℃,電流密度為1-2.5A/dm2,電解時間視膜厚要求而定,一般在20-60min。電源以直流電最普遍,外加電壓視電解液的電導性,溫度和鋁含量而異,一般是15-20V,工藝參數對于膜的性能有明顯影響。
下一頁
相關新聞
鰭片散熱器特點是翅片突破了原來的比例限制,散熱效果好,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翅片。缺點也很明顯,就是散熱片和底座是用導熱膏和焊錫粘合的,會造成界面阻抗問題,影響散熱。為了改善這些缺點,在散熱器領域應用了兩項新技術。
鰭片散熱器是電器中易發(fā)熱的電子元器件的一種裝置,由鋁合金、黃或青銅制成,形狀為板狀、片狀或多片狀。比如電腦中的CPU需要相當大,電視中的功率管、線管、功放管都需要散發(fā)熱。通常,應在電子元器件與接觸面涂上一層導熱硅脂,使元器件散發(fā)的熱量更有效地傳導至,然后通過散發(fā)到周圍的空氣中。
鰭片散熱器主要通過傳導實現,涉及到與處理器直接接觸的介電散熱片。吸收熱量后,通過對流。在對流過程中,面積主要由鰭片的表面積決定。業(yè)界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增加翅片數量和增加翅片長度。反映的數據之一是“厚度比”,即翅片厚度與其高度的比值。